坚定文化自信,2023年北京演艺市场盘点,演艺首都经济新动力注入:活动
2023年,“演艺之都”建设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,演艺经济焕发新活力。北京全力彰显大国首都形象和中华文化魅力,演艺精品不断涌现,演艺生态健康有序发展,全国文化中心地位显著增强。
2023年,北京演艺市场强劲复苏,共举办营业性演出49524场,观众1138.5万人次,票房收入23.04亿元,与2019年相比分别增长117.0%、9.5%、32.1%;与2022年相比,分别增长143.8%、204.1%、266.0%,达到历史新高。
多种艺术类型演出活跃首都舞台。脱口秀年演出场次超过1.4万场,话剧、相声演出均超过5000场,演唱会呈现繁荣发展态势,全年平均每周均有演唱会上演。
全年近五万场演出中,北京本地团体举办的演出占比92%,带来多部大戏好戏;境外优秀团体回归,300余个演艺机构举办演出超1000场。
2023年北京上演新创作品超150台,央属文艺院团推出多部现实题材、历史题材作品;市属文艺院团及国家大剧院推出新创剧目30台,复排剧目43台;民营团体推出多部剧目,积极推动北京成为国内外优秀作品“首演首秀”舞台。
“大戏看北京”2023展演季、第七届中国戏曲文化周、第25/26届北京国际音乐节、双奥之城舞台艺术演出季、北京故事优秀小剧场剧目展演等活动持续举办。
北京演艺机构全国联动,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与河北省歌舞剧院共同出演音乐剧《星辰》,北京演艺集团与上海文化广场剧院联合出品音乐剧《基督山伯爵》中文版。
2023年超300个演艺空间开展营业性演出。副中心“文化粮仓”北京艺术中心投入使用,国家大剧院总建筑面积超过40万平方米,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同一城市、同一运营主体的剧院综合体。
小剧场、演艺新空间等多元空间创新业态融合,全年演出场次超4万场。吉祥大戏院、正乙祠戏楼、繁星戏剧村等演艺空间焕发新活力,推动演艺与商业、旅游融合发展。
《北京市演艺服务平台资助管理办法》新增对演艺空间的培育和扶持,首批推出15个演艺空间培育项目。繁星戏剧村形成以“中小剧场院线”为核心的品牌,全年演出量1300余场,累计观众约600万人次。
东城区、朝阳区、西城区开展演艺新空间试点工作,挂牌25家演艺新空间。演艺新空间的多样性和潜力逐步释放,新的演艺场景、新的演艺内容、新的文化消费体验不断涌现。
网站声明:本文“坚定文化自信,2023年北京演艺市场盘点,演艺首都经济新动力注入:活动”资源信息来自互联网,以学习交流为目的,整合法律法规、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的内容,请联系我们,并提交问题、链接及权属信息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。
相关阅读
-
刘月好:我们应倡导健康向上、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,刘月好简介详细阅读
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,网络成为人们获取信息、表达观点的重要平台。然而,网络的匿名性和开放性也带来了虚假信息和网络暴力等问题。 京津冀融媒体中心主任、舆情分析专家......
-
中职学生谁在升学?调查显示:65%中职生进入高等院校,中职学生关于升学的方式详细阅读
35%的中职毕业生就业,约65%的中职生升入高等院校继续学业,其中约10%升入本科院校。 在升学渠道上,对口单招比例为49.5%,3+2、五年一贯制、中本贯通......
-
分拣员帮着兜底?垃圾分类,这些误区你涉足过吗,分拣员套路详细阅读
自2000年住建部公布首批8个试点城市以来,垃圾分类在我国推行已有二十多年,但一些不合理或似是而非的做法导致了公共资源浪费,收效不显著。2016年末以来,党中央......
-
研究揭示限制饮食可减缓大脑衰老的机制,限制饮食是什么意思详细阅读
限制卡路里摄入被认为能改善健康并延长寿命,但其背后的机制一直不明确。美国一项新研究揭示,名为OXR1的基因在限制饮食从而减缓大脑老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。 研......
-
买贵可退!两航司10日起扩大免费退改范围,如何购票最实惠?,南航买贵退差价详细阅读
10日起,南航、东航新版客票退改规则生效,扩大了免费退改范围,放宽了因病退改规则,并新增了票价波动退票规则。 票价波动退票规则引起市场关注:购票后24小时内,......